阻垢缓蚀剂
符合国家标准的阻垢缓蚀剂是一种用途于冷却水系统、锅炉水系统等工业水处理的非危险品药剂,作用是防止设备表面结垢(如水垢、锈垢)和抑制金属腐蚀,其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,解决水质问题对设备和管道的损害,保障系统高效、安全运行。
一、阻垢缓蚀剂作用
-
阻垢作用
-
分散作用:通过吸附或电荷排斥,阻止水中钙、镁、铁等成垢离子的聚集。
-
晶格畸变:干扰垢层结晶过程,使其形成疏松结构,易于被水流冲走。
-
螯合作用:与金属离子(如Ca²⁺、Mg²⁺)结合,防止其沉淀成垢。
-
-
缓蚀作用
-
成膜保护: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(如氧化膜、沉淀膜),隔绝水与氧的接触。
-
抑制电化学腐蚀:通过吸附或中和腐蚀性离子(如Cl⁻、SO₄²⁻),阻断腐蚀反应。
-
二、阻垢缓蚀剂成分
阻垢缓蚀剂通常是多种成分的复合配方,常见类型包括:
成分类型 | 代表物质 | 作用特点 |
---|---|---|
有机膦酸盐 | HEDP、ATMP、PBTCA | 高效螯合钙镁离子,耐高温、高pH |
聚合物分散剂 | 聚丙烯酸(PAA)、聚马来酸酐 | 分散微粒,防止沉积 |
缓蚀剂 | 钼酸盐、锌盐、硅酸盐 | 形成保护膜,抑制金属腐蚀 |
协同增效剂 | 苯并三氮唑(BTA)、甲基苯并三唑(TTA) | 针对铜、铝等金属的专用缓蚀剂 |
三、阻垢缓蚀剂国家标准:GB/T 23978-2018
- 外观: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外观要求(如液体的澄清度、颜色,固体的颗粒度等)。
- pH值:根据产品类型(酸性、中性或碱性)规定pH值范围。
- 阻垢率:要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,阻垢率≥90%(或更高,具体取决于试验方法)。
- 缓蚀率:要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,缓蚀率≥90%(或更高)。
- 稳定性:产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应保持稳定,无分层、沉淀或变质。
- 腐蚀率:金属材料(如碳钢、铜、不锈钢等)的腐蚀速率需符合标准限值(如≤0.075 mm/a)。
- 沉积物量:在循环水系统中运行后,沉积物量应≤10 mg/L(或更低,具体视试验方法而定)。
- 安全无害:不得含有对环境和人体有害有毒的物质,可能限制磷酸盐、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含量,并规定生物毒性测试要求。
- 注:只有依据国家标准选用阻垢缓蚀剂,才能确保其品质达标、应用效果好、安全可靠,同时还能避免使用劣质化学品对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。
四、阻垢缓蚀剂用途领域
-
工业水系统
-
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用(冷却塔、凝汽器)
-
石油化工(循环水系统、热交换器)
-
钢铁冶金(高炉冷却水、连铸设备)
-
-
民用领域
-
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
-
家用热水器、地暖管道
-
-
环保领域
-
污水处理系统的管道防腐
-
海水淡化设备的防垢
-
五、阻垢缓蚀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
正常使用下(通过加药装置投加),阻垢缓蚀剂对人体无害,出水水质符合标准,但其多呈弱酸性,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:
- 浓度控制:需根据水质(硬度、碱度、pH值等)和系统要求,精确控制药剂投加量,避免过量或不足。
- 水质监测:定期检测水中的钙、镁、pH值、总溶解固体(TDS)等参数,调整药剂用量。
- 环保要求:部分阻垢缓蚀剂(如含磷或重金属成分)可能对环境有影响,需选择环保型产品,并遵循排放标准。
- 安全防护: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粉尘。
- 系统兼容性:不同材质的设备(如不锈钢、铜合金)可能需要特定类型的药剂,需提前测试。
厂家工程师总结:通过合理使用阻垢缓蚀剂,可显著提高水系统的运行效率,减少维护成本,同时延长设备寿命和保障人员安全健康,是工业水处理中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。